close

kk0409469  

『內容簡介』

在這世上

每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

故要享受活著的每個當下

然每次聚首卻非最後一次

想見的人,總有一天會再見

只是從這一個世界換到另一個看不見的世界

而,那個世界的他們,其實一直都在你周遭,為你聲援

一名行過死蔭之境、看盡生死三十餘載的醫師如此相信-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,有著時時守護著我們的「偉大存在」,在我們活著的世界旁邊,有另一個「看不見的世界」,而,肉眼看不見的事物,自有其重要的意義!


死亡,並非終結,毋須恐懼
肉體之死,代表進入另一個世界,延續另一種生命
你心中想再見一面的人,一定見得到……
只是在那之前
我們必須先做好「活著」這件事,時時感謝「活著」這件事

作者是東京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,長年身處急救現場第一線與生死交界邊緣。他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病患與家屬,每年看診超過三千人,看盡人生‧生死百態,卻也一直尋思:「人死後會變怎樣?」

他在親身歷經三次瀕死關頭、透過靈媒幫助得以再次與孤獨辭世的母親溝通之後,確信有「另一個看不見的世界」存在,並體悟到「死亡這件事,根本毋須擔心或恐懼」。因為「託您的福‧謝謝您」(おかげさま)這句話的力量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,支持著我們。

所謂的「您」,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力量,亦是時時守護著人類的「偉大存在」,我們可以將之稱為神、造物主、大自然、愛、宇宙、真理,並因為「您」讓我們活在這世上,時時心存感謝,進而了解到人活著的使命是:「不急不慌,不去擔心死亡,快樂地度過每一天。」沒有什麼比「盡情活在當下」更重要的了。

這是作者的思想手記、隨筆實錄,來自他的行醫經歷與人生體驗,裡頭有生死觀、生活哲學、捨卻欲望的真義、靜心等待的智慧、給予不望報(give and give)的精神……得以一窺作者對人生的大徹大悟,看完後或可問問自己:「人,為什麼活著?是什麼讓你而活?又是什麼值得你活?」

『心得』

  人死後會變成怎樣?應該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,關於死亡與死後的「那個世界」。 

 

  作者矢作直樹,是位東大急診醫師,經歷過各種醫療現場的他,除了技術上的經驗學習,也比一般人還要能夠體會生死一瞬、病患所受的折磨及精神的摧殘,他在本書探討生與死的議題, 聽起來應該是需要嚴肅看待,

但作者卻是以愜意的筆觸來敘寫他對生與死的看法,雖然並不是每 個人都能理解、相信或者認同這些論點,包括我在內,但這些觀點都具有他獨特的能量,無法完 全受影響,卻依然會波及到你一直以來理所當然的認知。 

 

  「根本沒必要擔心死亡」,我非常佩服作者能夠坦然說出這句話,因為我是一個無法不擔心 死亡到來的人,甚至懼怕它無聲的降臨,努力閃躲卻無奈於無法真正的避免,

父親曾告訴我,會怕死是因為在世上還有留戀,或許是從小到大陪伴的家人、一起許下承諾的另一半、對你不離不 棄且忠誠的狗,也或許是事業向上發展、財富日益增加、目標逐漸達成,

這些諸多的眷戀使我們 依然無法接受死亡,「世上沒有永恆的壽命」,所以二千多年前,徐福替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, 二千多年後,現代科學家致力於人體冷凍、基因改造,因為大多數的人終究是怕死的,也許這就 是這本書存在的原因。

 

  了解作者探討生死與其內在想法讀一遍便可知,但是讀第二遍則會發現它所說的還有更重要 的就是應對生活。 「活在當下,享受當下」,耳熟能詳的一句話,生活中已是再熟悉不過了,

的 確,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,把握每一天是何等重要,我相當認同作者所說的「腦中要惦記的,不 是壽命,而是『餘命』」,壽命還有多久會殆盡?時間無情地一直向右轉動,無法倒轉也無法停 止,十年、二十年,轉眼即逝,所以一定要記住且時常提醒自己,人生僅有一次。

 

  本書還有一個貫徹議題的重要論點是「天道」這種說法,作者不崇信任何宗教,卻相信「人 在做,天在看」,老天爺視為良心,壞事受良心譴責,主要是要表達問心無愧,

而他認為肉眼無 法看見的「偉大存在」即是神或者可說是天意,命運交由老天去安排,我非常感同身受,對於命 運的運轉,我們所謂的改變命運其實就是盡我們本身一切力量,而最終我們還是得受命運的控制, 只能「盡人事,聽天命」。

我無法認同作者所說「每個人的命運都一樣」,每個人一生的經歷應是迥然不同,從出生、老化、生病至死亡,面臨各種不一樣的人生過程,因為我們本身的力量以 及老天的安排,

我們內在的愛、恨、情、仇與外在的行為表現,這些相互交織形成整個社會架構 及文化脈絡,讓每個人的命運嵌在同一個圓裡卻又是獨立的個體,所以命運這部分是我認為作者 有所矛盾之處,不應該都是一樣,而是不一樣且互相連結。

 

  我贊同也鼓勵讀此本書,在閱讀到一些比較與一般人想法不一致的觀點時,有些論點我會被 說服,或者是差點被說服,我仍有自己的想法在,不過它的確影響我,使我稍微修正我原本的一 些看法,或許等過幾年後再來讀,又會有不同的想法去相呼應,讀此本書,千萬不能只是讀或是 單方面吸收作者的想法,一定要套入自己的看法,才能有所收穫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sharllan19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